馒头有什么传说之说
关于馒头的传说,最广为流传的是与三国时期的军事家、政治家诸葛亮有关的故事。以下是几个关于馒头起源的传说:
祭河神
传说一:诸葛亮南征孟获时,为了祭祀河神,命令士兵用面粉捏成人头的形状,内包牛羊肉,蒸熟后作为祭品。这种面食后来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吃的馒头。
传说二:诸葛亮在横渡泸水时,因瘴气熏天、毒液漫流,导致士兵无法过河。他命厨子以米面为皮,内包黑牛白羊之肉,捏塑出49颗人头,然后陈设香案,洒酒祭江。从此,在民间既有了“馒头”一说,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。
代替人头祭品
传说三:三国时期,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不断来袭击骚扰,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。为了鼓舞士气,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办法: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,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,当作祭品来代替“蛮”头去祭祀河神。这种面食后来传到了北方,称为“馒头”。
其他传说
传说四:皇宫里有一个太仆,待人善良温和。王子因误会杀死了老艺人,太仆为了救他,命人制作了一个与太仆一模一样的面塑人头,并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,戴上太仆的帽子,穿上太仆的衣裳,代替真人头被处决。这个面塑人头后来被用来代替真人头祭江,从而衍生出了“馒头”。
综合以上传说,可以得出结论:馒头最早是作为一种祭品出现的,用于祭祀河神或其他神灵,以祈求保佑和平安。后来,这种祭品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面食。诸葛亮的传说可能是最为人所熟知的版本,他不仅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,还被认为是馒头的创始人。